在社群运营过程中,你是不是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刚开始群内用户尤其活跃,但一段时间后整个群里却没人说话;
同样的运营策略,别人的社群能活跃,但自己的社群却难有效果;
在社群里策划了许多场活动,真正参与的人寥寥无几;
……
如何提升社群的活跃度?如何让社群持续产生价值?
今天这篇文章,星云有客就将基于不同行业的社群特征,给大家梳理一下常见的社群运营策略以及如何更轻松实现社群的长期价值。
01
根据运营目标,明确社群类型
社群作为私域重要的运营场景,很多运营同学往往觉得这个活动很适合,那个内容可以发,经常一次次运营下来,很难见效果。其实商家在社群建立之初,就要将社群的定位和价值考虑清楚,每个运营动作都应该围绕着目的去规划和落地。
- 为了GMV提升
如果目的就是为了GMV提升,那么以“特价群”、“福利群”等为主题的“卖货福利群”就比较合适,非常适用于高频、容易决策的产品,比如食品酒水、服饰、居家百货、餐饮等。而衡量这类社群价值的标准,应该是GMV产出,而不是活跃度。比如咱们常见的瑞幸福利群、美团外卖神券群、连锁超市福利群等都属于卖货福利群。这类社群运营时,一般是轻互动重营销,商家的重点是如何换着花样送福利,给群成员持续的刺激,快速、高效地促成交易,比如秒杀、拼团、满赠甚至新品盲盒等。除了活动外,记得偶尔问下产品反馈,或者晒好评,提升群内用户口碑感知。
如果你所在的行业,客单价较高、用户决策周期比较长,如在线教育、母婴产品、高端美妆、大健康等。这类社群适合以话题驱动,为消费人群提供丰富的“干货”,引领专业性的讨论,突出自身品牌专业度,增加对品牌的信任。比如母婴行业,母婴用户受“内容驱动决策”的影响要比其他行业基准值高出2.4倍,并且非常喜欢和其他妈妈互动甚至攀比。此时除了社群的正常运营外,还要注意朋友圈的专业人设打造,也可以借助视频号直播互动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当然内容方面,要注意营销痕迹不宜过重,更多应该侧重于内容的科普性、专业性、实用性,以为客户提供实际的认知帮助为核心目的。
- 为了增加用户粘性
如果是为了与用户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促进用户对私域的情感连接,自然而然地形成转化和品牌口碑增长,那么在社群建立时,就可以围绕共同兴趣建立同好兴趣群。常见的同好型社群有母婴交流群、萌宠交流群、车友群等等。同好标签越趋向精细、越垂直,社群的粘性、活跃度通常越高,社群的商业价值也越明显。这类社群更注重内容话题建设,因此在运营前期要不断通过内容和共同话题的刺激,让用户养成活跃习惯。这类社群通常拥有更长期的商业价值,因此营销、变现动作要巧妙而克制,不要因为过度的营销行为,让社群在早期就变“死群”。比如某文具品牌,会根据用户的不同爱好组织各种绘画、书法等线上或者线下活动,甚至在自家线下店铺还邀请绘画和书法的专家,现场教学指导,吸引大量群员前去门店打卡,既增加了品牌口碑影响力也提升了门店业绩。
- 为了品牌口碑
一般对于价格相对较高、决策成本高、服务重、维护周期长的产品,比如3C数码、金融行业、房产家装、汽车等。周到、及时的会员服务能保证用户体验,提升用户对品牌的口碑。因此,建立拥有专属服务的群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这种社群的目的就是通过不同权限的会员服务或者及时的售后保障,提升用户体验。所以,管理起来也相对更为清晰,对品牌口碑的市场建设也有很大帮助。不过星云有客发现,近期很多消费品牌为了更长远更持续的品牌口碑,会和用户一起共创产品。比如星云有客服务的客户认养一头牛和王小卤,经常让社群用户以咨询、试吃等方式参与「产品研发」,展现品牌对用户的重视,真正走入消费者当中。哪怕是家喻户晓的品牌奥利奥,据说每年都会花费上百万投入到社群运营中,像「0糖奥利奥」,就是从社群用户中得到的灵感,最终推向全渠道。
另外,除了根据不同的社群定位和价值建立不同的社群类型和运营策略,在社群实际运营过程中,还应该做好社群分层,将20%的核心用户和80%的普通用户区分开来,建立会员群或者KOC群进行重点运营,给用户提供额外的价值属性+会员权益,或是设置专属福利,提升品牌好感度,持续激励他们进行品牌的分享传播,增加品牌势能。
可以看到,社群的目的和定位不一样,给消费者提供的价值点也会不一样。在考虑清楚社群的定位和价值后,一个优质社群的基础就有了。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如何更轻松实现社群的长期经营。
02
社群长期经营的三大黄金法则
- “人以群分”,根据标签将用户分流到群
假设有两个群,一个是只要是宝妈就能进的群,和一个杭州本地、还在哺乳期且都喜欢美食的宝妈群,哪个群更容易活跃起来?所以,星云有客建议在最开始建群的时候,获取用户尽可能多的标签,把具有相同标签的用户放在同一个社群内,相同标签数量越多,群的活跃度就越高。
举个简单的例子:“宝妈交流群”、“杭州宝妈交流群”、“西湖区宝妈互动群”、“三岁宝宝西湖区互动群”,随着标签越来越垂直、地域越来越相近,社群的粘性和活跃度通常也会呈现递增的趋势。
(星云有客标签功能)
某母婴客户,在与星云有客接触之前,其社群的流失率高达20-30%,通过星云有客的赋能,为每个用户自动化匹配上对应的属性标签,并将有多个共同标签的宝妈拉到对应社群。同时针对不同需求的宝妈群输出对应的内容,简单优化之后,该母婴社群的活跃度提升了近30%,活跃度提升之后,不仅流失降低,而且每次上新活动群内都有约10%的转化。
- “价值认知”,旗帜鲜明地告知社群价值
建立价值认知是为了更好地把社群的人进行深度链接,这些价值认知的埋点,可以通过星云有客自动完成。比如入群私聊引导、群欢迎语、群自动回复、定期的社群内容建设,让用户清晰这是什么群、群友类型、我能获得什么等。用户对社群建立了清晰的价值认知后,用户的粘性就会大大增加,此时一切围绕群价值认知的运营手段都会事半功倍。
在做社群内容建设的时候,除了群内用户直接反馈外,运营小伙伴还是很难判断定期推送的营销内容到底有没有效果。在星云有客「素材雷达」的帮助下,发送到社群的文章、文件、商品、网页等多种形式的内容都会带有智能化的小雷达,可以实时追溯用户行为,打开次数、用户停留时长等多维度数据一目了然。根据数据,及时调整话题的展现形式和方向,就可以实现内容的高质量输出。
(星云有客素材雷达功能)
同时,根据用户的浏览情况和行为,星云有客还可以自动打上兴趣标签,方便品牌方持续了解客户和后续的精细化运营。
- “激励机制”,给用户真正需要的福利
通过福利调动社群活跃是最为简单粗暴的方法,但前提是品牌需要考虑清楚福利的目的是什么?为了GMV增长,可以送用户能用得到的周边,比如认养在品牌年度会员日,送上妈妈们晚上夜起照顾孩子用的小夜灯“趴趴牛”,引得无数用户在小红书、抖音和朋友圈转发。
(星云有客积分玩法)
如果是为了用户活跃,可以配合星云有客群积分玩法,用户在社群中的打卡、参与话题、答题等行为都可以获得积分,用积分兑换优惠券、限量周边、线下活动以及热销产品等,持续激励用户,培养社群等私域习惯,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带动社群的活跃和消费增长。
03
写在最后
不同社群运营方式都不相同,要找到合适品牌当下的运营模式,让社群成为品牌增长的前沿阵地。而对于听得见炮火声的一线运营者来说,不仅要考虑到建立社群的初衷是什么,更要根据企业或者产品的性质、属性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社群。所以,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你的社群不活跃?会不会在一开始选择适合社群类型的时候,你就选错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星云学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ouke.com/blog/2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