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店大动作!售后考核升级,「品牌混淆」零容忍!

近期,微信小店再次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专项工作,其中包括调整售后单考核指标范围、展开专项「品牌混淆」治理工作。这些优化旨在提升用户体验,保障消费者权益,持续促进平台的健康发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售后单考核指标范围调整

为了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推动微信生态健康发展,微信小店对售后单考核指标的范围进行相关调整,具体调整方式如下:

(1)坏损包退、假一赔三服务保障单的数据纳入售后单考核指标范围内,以纳入后的总体售后单数据进行统一考核,与常态售后单的各项考核内容、方式、指标保持一致;

(2)自上述日期起,平台各规则、指引内所指有关售后单的考核项(如仅退款/退货退款自主完结时长、售后满意度等),均包含坏损包退、假一赔三服务保障单的数据;

(3)根据坏损包退、假一赔三保障服务的相关定义、保障内容及范围,用户发起的坏损包退、假一赔三的服务保障单,将视为商品品质相关的售后单,纳入品质退款率考核。

 

「品牌混淆」专项治理

 

近期,微信小店在巡查中发现,部分商家、达人在商品分享过程中存在“品牌混淆”的情况,误导用户错误认知或混淆商品品牌,损害用户购物体验和破坏微信生态环境。为提升用户体验,优化带货环境,即日起,微信小店将对“品牌混淆”违规行为加大排查力度,请各位商家及达人做好相关问题的自查,主动做好相关问题的自查,下架违规商品链接,停止推广违规商品,避免因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专项治理内容

商家、达人发布容易导致用户对商品品牌产生错误认知的商品或信息。包括但不限制于如下场景:

(1)商品品牌混淆:所发布商品使用他人品牌的图形变异或品牌变形词/衍生词。

(2)商品外观混淆:展示商品名称、外观、装潢等与大众所熟知品牌商品相似。

(3)宣传话术混淆:介绍商品信息(包括视频/直播画面、口述、宣传行为等)时误导或诱导用户混淆品牌。

如何判定违规

平台会通过人工排查或系统排查的方式抓取目标品牌或商品,同时从品牌LOGO图片、商品图片、流量情况、宣传行为、评价数据、售后数据等多个维度对异常的商品数据进行核查判断,并根据普通用户对特定品牌或商品是否会产生错误的认知来确定该品牌或商品是否存在品牌混淆的行为。比如:

(1)企业字号或平台昵称中使用了他人的注册商标;

(2)发布与其他品牌商品外观相似的商品,包含但不限于外包装、内包装等;

(3)使用他人商标的变形词/或衍生词描述商品(如错别字/拼音/特殊符号等);

(4)店铺名称/Logo中使用了他人品牌的图形变异/品牌变形词/衍生词等。

2024120302025276

专项治理

请各位商家、达人严格遵守上述规范,共同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针对违规行为,微信小店将依据以下规则中的相关规定,对商家、达人采取封禁视频号橱窗功能、暂停使用直播能力等处置措施。针对情节严重、多次违规的商家、达人,平台将采取较长期或永久封禁视频号橱窗功能、永久封禁视频号直播能力的处置措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星云学院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ouke.com/blog/6518.html

(0)

相关推荐